正確的術語是不是叫"九星日局"?算法大概這樣:例甲子陰遁上中下元分別為9,3,6 起算,夏至到處暑為上元 處暑到霜降為中元 我的問題是節氣當日怎么分上中下元,當中有什么規則?還是有另類算法?
這是九星學的領域,奇門遁甲的日局應該也差不多,我們先撇開一年有 365.2422日不談,假如某年的冬至日正好是甲子日,舉個現成的例子西元663年12月22日(格里歷)或19日(儒略歷),當過六個甲子360天就近年底了(約差5天多到冬至),冬至上元甲子日起陽一局,一白水星,乙丑日陽二局二黑土星,到癸亥日就是陽六局六白金星,節氣到雨水附近又逢甲子日,這時就是中元甲子了,此時接下來為陽七局,七赤金星,再過60天,節氣到榖雨附近的下元甲子日,就是陽四局,四綠木星,下元癸亥日就是陽九局,此時接夏至上元甲子改用陰遁起陰九局,九紫火星,同樣的道理,中元處暑甲子陰三局三碧木星,下元霜降甲子陰六局六白金星,一直到癸亥又是陰一局,此時又接近到冬至氣了;這360天的六元甲子,前三元用陽局,九星由一二三...到九順行,上中下三元甲子日分別起一七四,后三元用陰局,九星由九八七....到一逆行,上中下三元甲子日分別起九三六,年年循環無端.
現在問題來了,每一太陽年有365.2422日,每一節氣又不是正好15日,節氣日不會正好在甲子日上,於是就衍生出要如何定義上中下元的問題,而且每年差約5.2422日,積久了陽遁上元甲子日就會愈來愈往大雪,小雪立冬退,也就是說節氣陰陽(冬至起陽遁,夏至起陰遁)與六元甲子會漸漸不符,如果沒有處理,大約過34年,終會有陽遁退到夏至,陰遁退到冬至的尷尬情況發生! 超接置閏於是應運而生,簡單的說,就是設一個閏期來調整,這個閏期在奇門遁甲的時局用15天(因為15天有180時辰,可得180時干支,10時一符可得18個符,9,60都能整除),但是日局找不到理想的閏期(60與9都要能整除 ,即180),因此不得已選擇以一甲子60天為閏期,依推算在冬至前或夏至前置閏,推算的方法,是核對每年的冬至與夏至日,計算最近的甲子日與二至的距離日數,也就是'正綬',"超辰","接氣","置閏",....
正授為陰年尾的冬至干支為甲子日,一年后超辰冬至約4日(甲子日先於冬至氣到),2年后超辰冬至約9日,超辰日數逐年增加,同時也要核對夏至的干支,一直到冬至或夏至超辰30日以內,我們都不用置閏,如果任何一個冬至或夏至超辰超過30日,就在那個節氣(冬夏二至)前置一個60日之閏期,之后就變成接氣(30日以內),以后接氣逐年減少,有時又會碰到正授,或直接變成超辰,循環進行,大約每11.5年必須置一閏,則12元甲子變成13元,恰與陰陽合歷閏年13月,平年12月相似.